
他用一双手,“走”过人生的第37个年头。
他用一双手, 画出短途代步的电动小三轮设计图,圆了部分残疾人群体自由出行的梦想。
他用一双手,执拗遨游书海十七载,守得高考新规来,六度参考终圆大学梦。
他的一双手,就是他的整个人生。手“走”人生,他是残疾人陈斌,他是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学生,他是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他是感动温州十大人物,
天降不幸,爱铸坚强
陈斌,一个平凡的孩子。1976年,出生在温州市乐清农村一户清贫和美的家庭。
四岁那年,陈斌突患小儿麻痹症,父母带着四处求医,但病情依然急转直下。或许是母爱感动了上苍,他的身体慢慢恢复了,但无情的病魔并没有彻底认输,摆在懵懂的陈斌面前的,是一个无比残酷却不可逆转的现实——他的双腿永久瘫痪了。
没了双腿,怎么上学?七岁时,陈斌的妈妈毅然弯起腰、弓起背,将陈斌背进了校门,伟大母爱化成强有力的“双拐”,撑着陈斌走向风雨求学路。一年365天,冬去春来,夏日秋光,每一天,陈斌的母亲除了辛勤劳动外,就是雷打不动地接送陈斌上下学。
爱是“双拐”,爱更是人生动力。四年级的一天,当母亲因手头忙,来不及接陈斌时,他做出了一个勇敢的尝试:蹲在地上,用双手撑地,艰难得一步步挪动双脚,向着家的方向,慢慢移动。
一步,二步,三步……当陈斌磨破手掌、满头大汗回到家时,母亲既高兴又心疼,眼泪止不住哗哗地落在他的头上。也是从这一刻,陈斌看到了新的希望,他自豪地对母亲说:“妈妈,以后我就可以自己去上学了”。
从此,陈斌开始用双手“走”路,渐渐地还学会了独自上下楼梯,走完小学,走完了中学,不屈不挠一次次叩响大学的大门,终于在自己35岁那一年,走进了大学课堂。
因残懂爱,让爱传递。已经走过37载的陈斌,最大的人生体会就是“爱”。如果说母爱给予他坚强的性格,教会他如何寻觅希望,那么,如今,他更希望通过播撒更多的爱,去温暖他人的人生路。
因为这种执着认识。陈斌把自己安排的很忙。在还没有进入大学校门时,他利用闲暇时,借助于自己扎实的理论基础,在家中办起了学习补习班,对每一位学生都倾注了满腔热情,毫无保留真诚对待。在他的心里有一个坚定地信念:这些身心健康的学生们,一定会比他学得更好!
爱亦有心。渐渐得,许多学生了解了陈斌的过去,也更加明了他现在的选择和坚守,他们变得更加努力,更为懂事。功夫不负有心人,补习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慢慢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当地,没有被大学录取的陈斌,却成了小有名气的老师,补习班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了,几乎期期爆满。这也让陈斌实现了自给自立的梦想。据统计,陈斌的补习班前前后后开办了17年左右,培训学生几千人。
“残疾人也能有担当。”回顾这看似不可思议的过去,陈斌淡定从容,在他看来,一个人,不能因为自己肢体残疾就可以不担当责任,不助人为乐,恰恰相反,如果能负起更多的责任,帮助别人、快乐自己,那这样的生命才是充实而美丽的。
六度高考叩开“象牙塔”
是谁说过,一个自立自强的人,永远不会被磨难摧垮。
陈斌就是如此。
1995年,陈斌迎来了人生记忆中又一个沉重的打击。当他还沉浸于高考中榜喜悦中时,招录学校却以他残疾程度太重,难以完成学业为由,坚决拒绝录取。
面对这一般人无法理解更无法接受的事实,陈斌又一次拿出了自己的执拗劲头:不认输,继续努力!1997年,他再一次参加高考,而命运又一次回应他相同的打击,陈斌又一次被某高校拒录。
怎么办?怎么办?!这条看似没有希望的大学之路还要不要走下去?两次沉重打击,让内心强大的陈斌也不禁动摇,他一遍遍问自己,还要继续吗?还要继续吗?
等待,等待,还是等待!无数次自问,陈斌最终选择了坚持。机会在2003年出现,这一年,国家出台高考体检新规,放宽对肢残考生的限制,取消年龄和婚姻的限制,而这一年,他已经27岁,但他坚信,总有一天我会去上大学的。
于是,怦然心动的陈斌再次拾起课本,在复习五年、连考三年后,却未能如愿。这一次,陈斌真的犯犹豫了,他问自己:在别人眼中,我有贤惠的妻子,有聪明的女儿,我的收入也相当不错,小日子过得无忧无虑、甜甜美美,为什么还一定要钻牛角尖上大学呢?
没人知道陈斌最后怎么说服了自己。人们只是看到,在2011年,35岁的陈斌毅然决然暂停了开办多年、红红火火的补习班,第六次走进高考考场。而这一次,他如愿以偿被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社区)录取,成为一名白衣天使的后备军。
新的一页翻开了,也翻出了新的困难和挑战。在大学里,陈斌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教学楼没有电梯,而有的教室楼层很高,对于肢体健全的年轻人来说,爬个四、五层楼当然根本不是问题,只要一、二分钟就上到了楼顶。但对陈斌来说,却意味着要多花更多更多的时间、耗费很多很多体力才能完成。
当然,同学们是善意的,他们向陈斌伸出了友爱之手。但生性倔强的陈斌,拒绝了同学们的好意,坚持自己上下楼梯。就这样,一趟趟上学路,由于双手用力过度,他的左手得了肱骨外髁炎,一爬楼梯,手就钻心地痛。于是,在大学校园里,人们看到,每天都有这么一个熟悉的学生上下楼梯的身影:爬一会儿,歇一会儿,“走”进教室后,大汗淋漓。
不肯麻烦同学的陈斌,也在不经意间成为90后同学的课外辅导师。利用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较为丰富的人生阅历,陈斌会义务负责同学们的思想工作。平时有同学上课开小差,他总会善意的提醒或来个温馨的短信,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他总是热情相助。在陈斌的影响下,他所在的班级班风有了长足进步,他成了老师们众口称赞的优秀班级,同学们的成绩在全专业遥遥领先。
“以苦为乐,其乐无穷!”享受着学习乐趣的陈斌,谈起体会,轻描淡写,他更愿说起那些比自己小十五、六岁的年轻同学对自己的帮助提升,“90后身上迸发出来的时代气息深深吸引着我,每次看到他们,我的活力激情也顿时释放出来了。”
服务社会 无限精彩
泰戈尔说:“我们不祈求艰难困苦有所止境,只希望拥有一颗能够征服它的心。” 这也是陈斌的座右铭。
由于行走困难,陈斌的活动范围非常局限,他梦想着有一天可以借助某种外力让自己疾走如飞,因此,平时特别留意有关残疾人专用驾驶车辆的消息。
2008年的一天,当陈斌看到美倍力汽车手驾装置的相关报道时,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买了一辆小轿车以及一套手驾装置,到专业的汽修厂安装好,在表弟的帮助下,陈斌学会了驾车!可是没有驾照是不能上路行驶的,陈斌做梦都想能有一天光明正大地开车上路!
2010年4月1日,陈斌殷切期盼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修订后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管理规定》正式实施,其中规定允许右下肢和双下肢残疾人申领驾照。消息一公布,陈斌立即报名申领驾照,经过一系列培训、大考小考,终于顺利拿到了C5驾照。
虽然开上了汽车,但陈斌还是感觉不够方便,于是他又联系电动车生产厂家一起开发设计了一款迷你电动小三轮,可以折叠放入汽车内,车采用美铝合金以及锂电池,极大的降低了车的重量,总重15公斤左右,作为身体残疾人士下车后的短途代步工具,再理想不过了,陈斌亲切地称其为“汽车伴侣”。
作为残疾人,对于残疾人的福祉、幸福,陈斌的用心远远不止于一个小发明。这些年,他参与向市残联和上级争取一批轮椅和拐杖等肢残人辅助器具,为特困肢残人发放。他参与组织走访和救助活动,为特困致残人送温暖解决生活困难;他参与举办肢残人文艺活动,如象棋比赛,书画比赛,丰富残疾朋友业余生活。
在开办补习班期间,每年陈斌总会遇到家庭比较贫困的学生。对他们,每次陈斌总会主动减免学费,从来没有向学生追讨过学费。有时遇到家里特别困难的,他还会骗学生,说父母已把学费交了,让学生安心学习。
在读大学期间的假期里,陈斌也不闲着。他和柳市中学、乐清外国语学校合作,为同学们举行了励志演讲,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行动激发更多的人去热爱生命、热爱学习。
“尽可能为社会多做一点贡献。”这既是为家庭责任,为社会使命,也是为自己期许的梦想。对于自己的热心社会公益,陈斌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因为这种价值观,现在他已经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光荣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对着党章他暗下决心,要力争使自己能成为一位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大学生。
付出总有回报,这回报来自陈斌理想梦想的实现,也来自社会对于陈斌的充分肯定——
在乐清市第六次残疾人代表大会上,陈斌被推选为乐清市肢残协会副主席,自愿更好地为残疾朋友提供帮助和服务。
陈斌先后获得了浙江省国家奖学金特别评审第三名、浙江省康恩贝自强奖学金一等奖。不久前,他还获得了201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
手“走”人生,一样精彩。现在,陈斌的事迹已经先后被7家电视台、5家广播电台、 6家报社和30多个门户网站报道及转载,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他也先后被评为首届感动乐清十大人物和2012感动温州十大人物。
要问还有怎样的精彩值得期待,陈斌说,本着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对健康的向往,我的下一个精彩就是,争取做一个人民生命健康的保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