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 ——记基础医学部副主任王黎芳教授 
“人和人之间的酒量是有差别的,有的人很能喝,千杯不醉;有的人却一杯就倒,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要掌握这两个知识点,我们来做个简单的小游戏帮助大家理解,我需要两位帅哥和美女来做这个游戏…..用手指抓住珠子表示活性中心与底物形成了酶底物复合物,将玻璃珠释放到透明框中表示酶催化底物形成了…..10秒内抓的珠子数就是纵坐标反应的速度,10秒后,我会增加珠子的数目,就是增加底物浓度,看看小美女在10秒内又能抓几颗……”这是2013 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参赛作品《酒量差异的生化机制》中的片段,该作品以精巧的构思、新颖的形式、全面的互动一举获得大赛二等奖,而该作品的主创教师正是王黎芳老师。 王黎芳老师2006年博士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毕业后来到我校生化教研室任教,主要从事生物化学教学和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工作。作为一名教师,王老师非常热爱自己的职业,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模范地履行教师职责。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发掘学生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热情耐心,循循善诱,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喜爱。连续5年,王老师的教学业绩考核均为A,她还获得了感动医专人物、最美教师等称号。王老师主持省级精品课程《实用生物化学》建设,开发实训教学新内容,加强生化实验室和实验平台的建设工作,推进教学改革;先后主持教育厅、教科规和校级教改课题5项;主编参编各类教材6部;获教育厅浙江省青年教师技能比赛优胜奖、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基础医学教育分会第十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奖等。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王老师积极投身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工作,从检索文献到实验设计、从实验操作到撰写论文,她刻苦钻研、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付出总有回报,王老师通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近5年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3篇;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其它科研项目4项;获专利2项;获省自然科学奖励二等奖、卫生厅科学技术进步奖励二等奖等;入选省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省“151工程”第三层次人才培养计划;被聘为Tumor Biology、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医学研究杂志等学术期刊的审稿专家。 此外,王老师还积极指导学生参加科研竞赛,她深知学生科研要从基础做起,要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要以理论指导实践,更要以实践结果完善理论。在王老师不厌其烦的悉心指导下,她的学生先后获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二等奖、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等 “踏实做人、真诚待人” 一直是王老师的座右铭。在认真踏实地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王老师还把真诚的爱献给了她的学生。作为班主任,在新生开学的第一天,王老师就安排全体同学参观了人体标本馆,让同学们在进入医学殿堂之初就树立起“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坚定信念。在学生面前,王老师更像一位大姐姐,关心爱护着每一个学生,与他们促膝谈心,为他们排忧解难,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由于在教学、科研、社会工作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王老师在36岁的年纪就晋升为教授,成为学校最年轻的教授之一,她还先后荣获厅系统岗位建功标兵,校科研新秀、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成为全体教师学习的榜样。 “人总是要梦想的,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好老师。”王老师就是这样不断在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