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师益友 相得益彰 ——记药学系教师吴晓宁博士 
“良师益友”一词用于形容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与好朋友。对于一名教育工作者来说,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的知心人与好友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认识这样一位女老师,她亲切和蔼,是学生眼中的“最美老师”;她认真细致,授课方式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同学;她励志坚强,是儿子心中的“超人妈妈”,她就是药学系生药教研室主任、青年教师吴晓宁博士。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从教十余年,吴晓宁老师浅显易懂的讲课风格深受同学们的喜欢,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晓宁老师或小美老师”。提到这一点,吴老师说到,想要课堂取得好效果、学生能吸收,老师自己必须“面面俱到”,只有老师清楚了每个知识点的细节,抓住课程原理的逻辑性关联,才能思路清晰地为同学们讲课。同时她也喜欢在教学中让实例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同学们更直观地理解《天然药物》课程的实用性。另外,还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让学生很好“吸收”知识的同时,还要能够“营养”消化,懂得举一反三,巩固知识点。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每年的学生评教中,吴老师的分数总是名列前茅,面对学生的厚爱,她总是谦虚地说,我只不过是对得起“老师”这个称号而已,她还提到现在的95后的学生和以前的学生有很多不同,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而异地进行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关心、教育与培养好学生;要能时常放下老师的“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朋友,这样更能促进当前的教学工作。吴老师感叹到教学工作很平凡,有时甚至很平淡,时间久了自己也会生出莫名的倦怠。但这些都只是暂时的,每当她看到学生们一张张笑脸和求知若渴的眼神,心头的烦恼顿时烟消云散,学生对她工作的承认与理解是对她最好的回报! 务实上进认真严谨 
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吴老师深深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与充电,通过新知识来提升与充实自己,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大学教师这一职业。正是在这些想法促使下,她于2011年完成了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并取得博士学位。不仅如此,她还把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课堂生动的同时也能激发更多学生对科研探索的兴趣。在指导学生科研中,“认真严谨”四个字无处不在,学生们也无时不在感叹吴老师细致入微的治学态度。有一次学生论文里面缺少一个小数据,被眼尖的吴老师发现了,硬是要求再做几次实验来获得和验证这个数据。近年来,她指导完成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1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医药行业特有职业技能竞赛获得中药调剂组个人二等奖及团体二等奖。学生取得的成果让她体会到了自我价值,而她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也深深地感染着学生。 乐观踏实享受生活 
繁忙工作之余的吴老师也是一位十分懂得生活的人。她喜欢养生、种植物、带儿子去旅行。平日里,吴老师除了在QQ、微信、微博上与同学们交流课程、答疑解惑外,也乐于将自己的养生心得传授给学生们,让学生们注重健康的同时,再次走出“课堂”将所学中药知识与生活结合。此外,吴老师还会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学生们去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参观学习、去本地药材市场认识各种中药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年的西湖边、植物园都少不了吴老师和学生的身影,她带着学生在野外采集中药材,并仔细为学生讲解每一味中草药的科属与药用价值,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路的快乐,让每位参与的学生都受益匪浅。寓教于乐,其乐融融。 后记 吴老师告诉我们,未来的一段时间,自己依然会像现在一样,努力当好一名称职的老师。同时觉得自己仍然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与改进,努力用心地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简单务实、创新进取、享受生活、感恩当下。 |